汇源曾经那么强的牌子怎么就不行了?
记得小时候每逢过节或者吃酒席总会出现汇源果汁的身影,几乎家家都知道汇源这个牌子。小时候电视常常放“喝汇源全家都团圆。”汇源破产了,我小时候的记忆还怎么团圆。快30岁的民族企业汇源果汁负债百亿,是如何一步步被榨干的?
放弃铁饭碗下海经商的“92派”朱新礼,把一家负债千万、破败亏损的工厂打造成了如今的汇源,填补了国内果汁市场的一个空白,教育了市场。
“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去学习,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去创业”,这是朱新礼的初衷。1987年,朱新礼组建了山东省沂源县东里工业集团。1988年去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进修了三年。1922年,邓小平南巡的讲话锤定了很多人的心,此时,在一大波人纷纷下海的时候朱新礼另辟蹊径,承包了一家罐头厂并在厂门口制作了四个大字“走向世界”,不顾他人异样的眼光接手这个负债累累的罐头厂。了解到罐头厂濒临倒闭是因为计划经济时代没有按市场经济的方式来操作,于是他开始了改革,联手一家香港企业完成了对汇源的产权改革。通过香港朋友的介绍他用“补偿贸易”的方式,不花一分钱让20多个德国技术人员来厂里调试设备。1993年工厂正式生产,并请来德国食品行业工程师来对产品、工艺、化验等进行检测。由于填补了市场果汁饮料的空白,1993年企业迅速做大。
1994年,朱新礼带着20多人的队伍来到顺义创建了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源),在当时还是人烟稀少,垃圾遍地的顺义撑了下来。在北京,朱新礼亲力亲为,晚上充当车间工人,白天客串销售,几乎跑遍了整个四九城。“风险肯定有,但怕风险,一辈子也成不了大事。”1996年以超出年利润的价格竞标央视五秒的广告位,就是这一举动,让汇源一时之间变得家喻户晓,销量数十倍倍增并对外不断扩张,风头正盛。
可口可乐并购失败。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将以每股12.20港币、共179.2亿港元全额收购汇源果汁。交易完成后,朱新礼将以41.53%的股权套现74亿港元。这是当时可口可乐在中国、也是在其发展史上除美国之外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
07年,汇源做了比较大的融资,并花20亿新建工厂转型做上游的纯果汁原料供应商。此外大幅度削减销售人员,
结果就是,汇源成为自2008年8月我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第一个未获通过的案例。“民族品牌”是保住了,但在那之后的汇源就一蹶不振,业绩停滞不前。
被人情拖累。由于业绩长期不见起色,汇源高负债导致汇源的管理层根本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况且朱新礼是一个家族观念和乡土情怀特别深的一个人,他一直倚重家人和山东沂源县的乡亲,堪称“中国好老乡”的典范。《法制周末》称汇源的管理层和员工差不多70%-80%是山东人,朱新礼的儿女、兄弟、女婿等亲属均在汇源担任要职。
当然汇源也是有职业经理人,但还是触及到了亲友管理层的既得利益,新旧两派之间矛盾很大。后来汇源内部还整过几次改革,但都弄巧成拙,彻底搞乱了原有的经营团队和有生力量,再加上盲目多元化扩张的问题,汇源的问题雪球越滚越大,终于爆发。
缺乏创新。产品单一
很多人说汇源产品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但其实汇源产品线的命运,正是汇源的真实写照。早年朱新礼依靠其快人一步的方式,打下了汇源品牌。但此后朱新礼忙于扩张,内部也没有得力的人才,所以此后汇源几乎再无任何创新产品。所谓新品,不过是跟在别人身后的仿制品。汇源的产品品类多达80款,但许多在货架上都只是昙花一现。
营销手段单一
随着社交平台、新媒体等渠道的兴起,电视台广告早已不是唯一选择,而直到2019年春晚,连年亏损的汇源依旧占据春晚的一角。
汇源表示,在品牌传播重心日益向新媒体平台转移的今天,电视的影响力在春节这样的传统大节期间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饮品类品牌来说,抢占消费者观看电视的“黄金时间”,将可有力促进节日期间品牌曝光量的提升,并同时带动线下销售的增长。
但却忽略了年轻群体。对于年轻人来说,春晚并不是最优选择。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微博等平台的运营也不可忽视,甚至线下的产品包装和店面设计都应该相互呼应。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电话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电话:0371-55621375
在线询价
相关新闻
- [2025-04-18]·青萌 ® 复合蛋白酶重磅来袭,开启母婴市场新商机
- [2023-12-21]·人参马鹿茸胶囊终端热卖,深受代理喜爱
- [2023-12-21]·钙铁锌硒软胶囊凝胶糖果OEM代加工,产品种类多免费寄样品
- [2023-12-21]·一次性美发毛巾加厚珍珠纹代加工厂家OEM贴牌生产实地考察最放心
- [2023-12-21]·一次性洗脸盆袋子,品质热卖代理无忧